导读:一项最新数据显示,如今的安全认证方式正由传统密码向新型密码逐步转型,并有91%的计算机安全专家认为,传统密码会在未来10年内不复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未来我们将用什么取而代之?难道是虹膜、指纹、心跳、面部扫描等生物密码?不必心急,因为这正是本期我们想与各位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项最新数据显示,如今的安全认证方式正由传统密码向新型密码逐步转型,并有91%的计算机安全专家认为,传统密码会在未来10年内不复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未来我们将用什么取而代之?难道是虹膜、指纹、心跳、面部扫描等生物密码?不必心急,因为这正是本期我们想与各位进行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开篇所说的研究是WakefieldResearch针对SecureAuth而发起的研究项目。在被调查的300位安全专业人员中,有59%表示他们的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曾遭遇了数据泄露,因此也就不奇怪,当中95%的人都认为自己就职的企业会在明年增大安全的资金投入,且有近一半的企业甚至增加20%或者更多预算。
另外,该项研究还指出,受访企业在问及管理方面的转变时,约66%的被调查对象采用密码以外的身份认证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这部分人中有85%表示员工会因忘记密码而请求IT帮助,其中37%企业的员工常出现忘记密码的情况。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痛处,尤其是那些为了安全起见,内部IT系统强行要求定期更换密码的企业,笔者也深受其害甚至要在手机上做备忘。
对于该项调查研究,SecureAuth首席执行官CraigLund认为:“这项调查很清楚地揭示了在传统密码之外,存在着多种认证解决方案的需求。自适应认证的发展带来了多种选择,通过例如设备识别、用户地理位置分析,甚至行为生物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在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那么,告别传统密码后我们用什么新型密码来认证自己的身份?或许各位已经心中有数,没错就是生物密码,独一无二、稳定,同时又无需费时费力去记忆,而在目前已知的生物密码中,包括了指纹、面部、虹膜、视网膜、声音、心跳、步态等多种识别方式。
当中,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技术日趋成熟,且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但渐渐的人们发现,指纹可以复制,双胞胎或者整容者会让面部难以区分。相较于指纹0.8%与人脸识别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却可将误识率降低至百万分之一。
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与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瞳孔周围的深色部分,且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等细节特征。平时常见的眼疾,例如近视眼、白内障、红眼病都不会对虹膜造成破坏,因此也就决定了虹膜特征以及身份识别的唯一性。
但与相近的视网膜识别不同,两者虽同为眼部的生物特征,虹膜识别技术却在多样性与稳定性上更占上风,多样性越高意味着识别精度也就越高,稳定性则是另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要知道,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都会改变人体特征。
当然,虹膜识别技术除了多样与稳定的生物特性外,安全也是备受亲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先与各位科普一下:人出生6个月后虹膜便发育成熟,并保持终生不变。虹膜不会发生例如指纹磨损、面容变化而导致设备拒识身份的情况。若眼球离开人体,虹膜会随瞳孔放大而失去活性,因此难以伪造。重点是,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
上一篇文章:“乐橙云”搭上“云技术”的末班车?
下一篇文章:腾讯无人机长这样?定位入门还能识别人脸和超声波
11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等。强调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是当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作为全体应急管理干部的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建筑幕墙门窗专业领域内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认证机构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工作领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门和窗技术委员会(ISO/TC162)相关联。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人,在110万工伤死亡人数当中,有接近1/4的人是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实施正确操作而造成伤害死亡的。目前,我国每年因建筑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356人因工伤事故死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防相关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了,它们的存在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危急关头确实要靠它救命。明明如此重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系统“火眼金睛”
中北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2区10号楼10层
电话:86-010-63727355
友情提醒:本网站及页面涉及项目仅供参考,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以降低投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不开放合作内容、产品合作、承包、检测、流程、详情等信息,详情请咨询该企业,以企业确认为准。您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是否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内容声明:本网站为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会员、用户或经营者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或按照本网站“投诉删除”等途径联系删除。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2740954302@qq.com或联系QQ274095430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