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智能手机和扫码软件的普及,二维码行业慢慢进入各行各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对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二维码的信息量大,技术门槛低,已成为
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安全隐患频发、行业监管不足、没有衡量标准等问题也对很多的产业(尤其是快消品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虽然人目前大家对二维码优劣持不同的态度,很多人业还不知道二维码究竟是在哪些领域发挥他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物联网而言,其应用自然更离不开自动识别,条码、二维码已被普遍认同。两者之中,二维码相对一维码,具有数据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结合,形成了更好地互动性和用户体验。
目前二维码的使用还没有完全的普遍,和在市场中识别二维码的设备不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一般的消费用户来讲我们的扫码设备除了手机还是手机,但是一些率先尝试二维码的企业来说专业的解码设备还包括包括手持式和固定式的扫描枪。二维码产业亦有着种种的先天优势,它的产业链够短,应用场景多,很容易刺激二维码识读设备企业的业务大爆发。而二维码在生产行业的大量使用,促进了二维码追溯的使用,做到去向可查、责任可纠。
甜,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符合网络时代的趋势
O2O概念的升级,政府对互联网的扶持力度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不断加深,二维码技术在民生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各大企业二维码技术应用于产品溯源的上在当下来说已经是一个快消品行业比不可少的,是一个企业产品保证以及笼络消费者心的必要手段。例如,果农将种植的苹果、梨等水果上贴二维码,顾客用手机一扫,对水果的产地、生长环境等信息就能一目了然。除了对商品的溯源,更多的场景还有广告、优惠券等,拍二维码下单,卖产品返利等。各色案例数不胜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运用包括:二维码的溯源、产品的追溯、营销创新等。真正做到了生产均衡、盘活库存、精准防窜、渠道管理、传播消费。
苦,标准缺失、监管力度少
我们天天在玩微信“扫一扫”,或许并不知道这些二维码多为日本的QR码和美国的PDF417码。但是我们却没有听过我国的汉信码、龙贝码、GM码、CM码么?显然是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标准缺失,让我国在二维码技术层面较缺少主动权。由于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顶层编码和解析体系,不同码制标准之间、同一码制标准下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二维码,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与技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二维码市场、产业都处于比较分散、杂乱的状态;依然存在一些基础的关键性的的问题。”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处副处长杨志刚说。所以,有专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我国要尽快争取解决不同码制的互通,以加强我国在二维码技术标准的发言权,做好物联网顶层设计,实现“自主、安全、规范”。
因于标准缺失,监管就会存有空白。。专家强烈呼吁,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技术传播病毒、盗取话费等行为。
辣,恶意破坏多、非议多
睡着技术的普片市场上出现的很多带有恶性竞争甚至肆意知道病毒扰乱二维码市场。给一些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担忧,让消费者看到二维码却有想扫却不敢扫的状态。2012年上半年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17676款,而二维码已经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的传播新渠道。这些恶意软件造成扫码恐慌和扫码争议这些需要政府大量监管力度,
上一篇文章:智能家居市场迷雾重重 是金山还是海市蜃楼?
下一篇文章:盛誉之下有危机 无人机该如何破局?
11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等。强调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是当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作为全体应急管理干部的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建筑幕墙门窗专业领域内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认证机构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工作领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门和窗技术委员会(ISO/TC162)相关联。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人,在110万工伤死亡人数当中,有接近1/4的人是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实施正确操作而造成伤害死亡的。目前,我国每年因建筑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356人因工伤事故死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防相关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了,它们的存在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危急关头确实要靠它救命。明明如此重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系统“火眼金睛”
中北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2区10号楼10层
电话:86-010-63727355
友情提醒:本网站及页面涉及项目仅供参考,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以降低投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不开放合作内容、产品合作、承包、检测、流程、详情等信息,详情请咨询该企业,以企业确认为准。您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是否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内容声明:本网站为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会员、用户或经营者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或按照本网站“投诉删除”等途径联系删除。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2740954302@qq.com或联系QQ274095430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