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人工智能大潮,以及智能安防、智能窗帘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的逐渐普及,智能家居在国内掀起一股浪潮。一直都觉得一成不变的东西虽值得回味,但久了也让人乏味。
随着人工智能大潮,以及智能安防、智能窗帘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的逐渐普及,智能家居在国内掀起一股浪潮。一直都觉得一成不变的东西虽值得回味,但久了也让人乏味。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想保留经典又不失特别,倒也不是不可以,智能家居的涌现,很快就受到了来自业内众多专家人士的关注。
智能家居的前途是光明的,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是实现的道路确是曲折的。智能家居在国内喊了几十年,然后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真正的落地,人们在诟病各种各样的“伪智能”产品的同时,却又仍然乐此不疲地购买者、尝试着、消费着......原因无他,只因为我们无比地期盼着有一天智能家居能够真正的落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如何落地如何被消费者接受是现在智能家居面临的困境之一。
智能家居从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到如今的融合期,也走过了好几个年头,但至今还是有两个声音在说话——力捧或抹杀。如此重任应该交给谁,电商?厂家?体验店?代理商?各大家电厂商们也是在不遗余力的寻找着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的出路,力图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从最近国内的科技、行业等各方面的突破来看,这一天似乎已经不再遥远。但是想要这一天不在遥远,还是需要攻克目前阻碍智能家居落地的瓶颈。
智能家居的操作门槛
如果家中配备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家居系统,从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来看确有许多好处,也确实比较方便,但是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用户都会咨询涉及孩子和老人方面的问题。虽然最后操作简单,但是智能家居系统并不像手机、电脑等一般智能设备那样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尤其是对于老人和不太熟悉电子设备的用户来说,想要流畅自如地管理智能家庭系统,甚至解决一些诸如断网之类的小困难,恐怕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因此智能家居想要做到落地,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知识普及,对智能家居的概念进行灌输、简化操作、优化交互。让用户从心里真正的去认可,消除他们的疑虑。另外,降低初次学习成本也很关键。
智能产品碎片化严重
传统的电子产品都是标准化的,但智能家居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很难用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去制造和销售。从最底端的基本设备到连接的云计算中心,目前还没有能涵盖所有产品的集成服务方案。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平台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服务方向的智能家居产品只能个成体系,产品与操作终端之间有不同的连接方式。致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APP来控制不同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单品不能互联互通,系统化的智能家居体系无法真正实现,从而无法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毫无疑问,智能家居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但目前还缺乏现象级的产品。真正的智能家电是在原来的使用操作上,通过物联网、人机交互技术能让用户体验更加便利,而不是增加很多智能模块却使操作更为复杂。
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
在国内,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发展的状态也不尽成熟,但是却被炒得火热,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商机和潜在市场。数字智能家居这一概念推广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全国已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功能的住宅小区。但是记者从采访业内人士来看,目前大部分智能家居的产品都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产品都是跟风模仿,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厂家并不关注,而是别人做什么、什么东西能吸引眼球就跟风做什么,产品从工业设计到功能同质化非常严重。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差异化现象。
企业独玩很难,选择伙伴也难
智能家居虽然最后呈现出来的是操作简单便捷,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单单一个企业会很困难。智能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互联网化、云化、自动化等一系列的东西,智能手机就是典型的智能产品代表。但是要想实现智能化家庭相对来说是更复杂的概念,需要同时协同多个厂家,开发出不同产品,来满足一个基本家庭单位的智能化体验。记者在咨询几个厂家的代表时,他们表示寻找合作伙伴时也不太容易,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关键性的要考虑三道门槛。第一是技术槛,智能家居的实现是需要大批高含金量的技术才能实现的,尤其是智联技术;第二是资金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储备强有力的后盾力量支撑才可以;第三是利益分布槛,大家都不想让自己吃亏,这样的话如何不损失自己的既有利益又能共赢发展,也是携手合作的关键。
物联网存在的弱点
智能家居是目前国内物联网重要应用途径之一,利用网络或者其他连接形式,把控制器、机器和人以一种新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实现信息的传送和远程操控。物联网使智能家居实现了人们想象中最美好的家居场景,一切不用通过用户的操作,而是设备自主的控制就能达到理想状态。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开灯、关灯的操作命令;智能安防能让外出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实时查看家中的情况,甚至部分带有红外功能的产品,在用户设定的时段内,感应到其他生命体活动时,能向用户发出警报。但是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实现了人与设备的互联,但是物与物的互联则更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此类种种其实也需要物联网的支持。不过,物联网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弱项。
首先,物联网必须在互联网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扩展,它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因此安全问题依然是人们最需要的关注的。在现代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使用数据都会保存在云端里,这样用户查看时也就比较方便,但是部分数据也会成为厂家分析改进自身产品的依据。在使用用户数据的同时,怎样为用户保护好这些数据,让用户能够放心,所以就涉及到一些数据泄密的安全问题,这时就会出现安全与用户体验是背道而驰的,安全性做的越高,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看,与设备相连的服务器一般与企业的内网都是相通的,如果有黑客通过对服务器的非法攻击入侵到企业内网,那么将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样一来的话,那么用户的忠诚度和厂商的品牌形象将严重受损,对于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企业,只有保持给用户良好的产品体验,才能在市场存活。
其次,用户想使用不同平台的智能产品,但是智能家居的很多公司都是做自己的平台,希望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把自己的智能产品全部串联在一起,物联网也不是能真正做到万物万连的,这种局面也是需要去打破的。
没有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无论做什么行业,都需要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但是对于智能家居来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成为破解系统联通瓶颈的一味良药。现代家电记者咨询了业内几个负责人,都觉得目前智能家居在行业标准者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他们都认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协议来解决智能家居中所有的问题,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把不管是智能家电还是数字化设备链接起来,也没有兼容的标准。智能灯光、智能安防、智能窗帘……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进入市场,但是互联互通程度还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家居的行业没有标准,所以也使不同单品之间难以兼容共同为消费者服务。不仅要制定技术上的标准,还要形成市场的标准,标准成熟后,企业都会按标准去生产和运营。不过,在采访的专家中也有对制定标准存在了疑问。盛世乐居郑炜也说,“互相之间的兼容标准谁来做、怎么做、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却是个很艰巨的任务,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要对智能家居落地充满信心
家居生活迈向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智能家居作为一个蓝海项目,前景不可估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继进入智能家居行业,众厂商也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价格也逐步向更加平民化的趋势迈进。从有线到无线、从概念股炒作到应用实施,智能家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终于实现了质的跨越,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对落地痛点进行改进实施。智能家居企业高度整合产业链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统一行业的标准,把握用户需求,切实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扰。在落地的过程中人性化很重要,随着虚拟现实、体感控制、语音识别等相关技术的完善,智能家居的实用性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的智能家居,将会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而物联网则成为智能家居发展的一道重要分水岭,将对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产业规模进行拓展和延伸。物联网时代下的智能家居将更加具有发展前景。
上一篇文章:选购智能锁别心急 清楚误区再下手
下一篇文章:智能插座如何实现智能家居无线连接?
11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等。强调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是当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作为全体应急管理干部的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建筑幕墙门窗专业领域内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认证机构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工作领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门和窗技术委员会(ISO/TC162)相关联。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人,在110万工伤死亡人数当中,有接近1/4的人是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实施正确操作而造成伤害死亡的。目前,我国每年因建筑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356人因工伤事故死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防相关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了,它们的存在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危急关头确实要靠它救命。明明如此重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系统“火眼金睛”
中北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2区10号楼10层
电话:86-010-63727355
友情提醒:本网站及页面涉及项目仅供参考,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以降低投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不开放合作内容、产品合作、承包、检测、流程、详情等信息,详情请咨询该企业,以企业确认为准。您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是否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内容声明:本网站为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会员、用户或经营者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或按照本网站“投诉删除”等途径联系删除。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2740954302@qq.com或联系QQ274095430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