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事情,当陷入惯性思维的围城里时,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即便想改变却知易行难,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很多事情,当陷入惯性思维的围城里时,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即便想改变却知易行难,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彩电业激烈竞争几十年,很多企业习惯了价格战,更习惯了技术层面的“拿来主义”。与自主研发相比,它们往往更喜欢几无风险的坐享其成。名义上说是等技术成熟的时候再向市场推出,但实际上骨子里却透露着“害怕投入担心失败”的投机心态。对待OLED技术的意见分歧,就是典型案例,想做的企业很多,但担心未来的也很多,真正算得上坚定“扞卫者”的,当属有着彩电业三十年“老炮儿”之称的创维。
五年淬炼出真正的“扞卫者”
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往往是决定未来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指标。谁都承认OLED是好技术,但是真正能投入其中参与前期推广担受市场风险的企业却非常少。对待OLED,有的企业选择了瞻前顾后式的观望,有的企业却选择破釜沉舟式的坚守。
和液晶初期推广一样,过去的五年是OLED电视起步最为艰难的五年,良率、降本都是OLED电视快速普及的障碍。然而,正是这近乎悲催的五年,也是OLED阵营发生质变的五年。
首先,在这五年里,OLED电视从并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技术,变成现在彩电市场炙手可热的技术。刚起步的2013年,上游三星退出大屏OLED面板的消息未退,而索尼几进几出OLED电视市场也给行业蒙上了阴影。LGD虽然作为面板提供方,坚定看好OLED的未来,但是其自牌并未发挥出理当表现的大力推广的态度,反而是创维在终端市场率先推出国内第一台OLED电视。正是初期创维在终端市场的大力推广和对消费者的技术普及,现在OLED已成为彩电市场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技术,扛起引领彩电市场新一轮技术升级换代的大旗。
其次,在这五年里,关于OLED电视的新闻从零星爆出到集中释放。2013年开始,彩电业的风头都被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抢了去,凭借内容和运营优势,它们想借此颠覆以产品为主业的彩电制造业,试图重新制定“行业规则”,营销造势声浪很大,也带动十几个互联网品牌介入进来,吸引市场目光的同时,更是抢走了不少份额。那几年的彩电业,被带离技术主线,开始向内容倾斜。所以关于技术纷争的新闻很少,关于OLED电视的新闻更少。
在此期间,创维每次春秋季都会发布OLED电视新品,以保持市场的热度,虽然支撑得很辛苦,但坚守终于唤回市场情况的变化:当老牌彩电快速打破内容及运营壁垒,彩电业便再度回归技术主线,又因液晶同质化现象日趋加重,关于OLED电视的新闻频繁出现,势头上已经今非昔比。
最后,在这五年里,OLED阵营品牌数量已经从一两家到数十家。
这个变化是最明显的。起初的OLED阵营,在国内终端市场几乎只有创维一家,随后包括外资品牌的LG,SONY,国产品牌长虹、康佳等企业纷纷加入,此外松下、飞利浦等都推出了OLED产品。OLED阵营品牌数量从一两家到现在的数十家,规模可谓大不相同。OLED也从其20余万每台的高昂价格,逐渐回落至主流型号1——4万区间的中产大众可接受水平。未来三年,将迎来OLED换代大潮,在中国OLED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创维、LG、SONY“三足鼎立”的格局,每卖出两台OLED,就有一台是创维的。这也让创维牢牢站稳了高端彩电霸主的地位。
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
就目前彩电业而言,主要的显示技术类别有三种:一是液晶,二是OLED,三是激光显示。
这其中,液晶技术仍在不断寻求进步,包括三星和TCL主推的量子点技术,虽然还停留在光致发光的阶段,但是其未来还是极具可塑性的,也是可能实现电致发光这一远景目标的。当然,这个时间的长短并不好掌握,按照正常的产业发展步骤,可能需要8——10年,这个时间对彩电行业来说,是等不起的。
而另一种延续液晶技术寿命的方式则在细枝末节上做一些改动,比如背光优化(分区)和显示分辨率的提升(从4K到8K)。这些技术虽然能延续液晶的存续期,但是对趋势却没有阻止的能力。毕竟这些变化是小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具有可复制性,比如索尼的画质调校技术也同样可以应用的OLED产品上。
另一个就是激光显示,不否认这两年激光电视在80英寸以上级市场上获得了一些成绩,而且除海信、长虹等,一些投影厂商也开始推出这样的产品,但是其亮度、光源寿命以及分辨率问题都是硬伤,关键是其面对的85英寸及以上的客户群相对狭窄,不具备大规模普及推广的基础,这就注定激光电视是个小众产品,而难以成为普通家庭的客厅标配产品。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激光电视总销量仅为7.1万台,仅占全国电视年销售总量的0.1%,是所有电视品类里占比最低的一类。
上述这些问题,可能正是OLED显示技术的机会所在。因为经过几年发展,OLED电视面板的良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而降本措施的效果也慢慢显现出来。在2017年初,创维OLED电视就成功兑现降价两成的诺言,最后其OLED电视的销量出现了快速攀升。
其实虽然相比液晶电视的销量,OLED电视的销量仍占比较低,但是其作为高端电视的领跑者,增速却是明显的。2013——2017年OLED电视销量,每年都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7年OLED电视的市场零售量规模达11.3万台,同比增长92%,这其中,早先布局的创维,夺得近一半的份额。统计显示,目前市面上200款以上OLED电视在发售,这一切显示OLED电视已经步入正轨。
不同彩电显示技术分歧依旧很大,但OLED电视高速增长的表现,无疑会赢得更多关注。目前包括创维、LG、康佳、长虹、索尼、飞利浦、京东方等多个主流厂商都已参与进来,而有消息透露,一直唱衰OLED,并在布局方面明显落后的海信,也抵不住行业大势,开始在做积极准备上马OLED电视的事宜。
透露掌控未来的几个杀招
任何,技术性和市场性两者必须相协调,才能替代旧的技术,成为市场新的主流。对来说,最困难的五年过去了,现在迎来其加速发展的好时代。关键是阵营还在不断释放一些杀招,这可能是OLED加速跑的开始。
其一,高悬的价格在松动。
一直以来,OLED电视价高问题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看,这一利空正在被慢慢消化。去年创维已经成功降价两成,而今年的价格还将有进一步下调可能。比如去年创维新品55英寸OLED电视S8标价为9999元,今年的新品可能会降至8000左右,如果有可能降至6000元以内,那么对液晶的杀伤力将是巨大的。而同一阵营的索尼,在3月10日也发布了“价格略显亲民”的OLED新品:15999元的55英寸及25999元的65英寸OLED电视。
从被大家所诟病的高价开始回击,显然是最有杀伤力的。相信这些亲民OLED电视的推出,在市场上肯定会引发连锁效应。
其二,面板供应得到保障。
2017年,液晶面板的价格出现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上涨,造成的跷跷板效应很明显:终端整机厂商集体亏损或净利大减。这让不少彩电厂商下定决心,通过多点布局改变这一窘境。
OLED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LGD是目前独一家面板提供商,但是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也在加速布局中,特别是OLED整个产业处在前期推广的关键阶段,也就是最困难的紧张期过去了,现在是快速上量,产业已然进入奔跑的阶段,此时无论是独一家的LGD,还是不久的未来开始量产的京东方等,它们都会主动维护市场的健康,为市场快速上量做出产业链层面的贡献。
这点与液晶面板的情况完全不同,简单说,追求健康共赢的OLED产业链,可能会成为单打独斗各顾自身利益的液晶产业链最大的威胁。
其三,品牌竞争开始加速。
不怕竞争激烈的市场,就怕冷清的市场。
现阶段的OLED电视市场,热闹非凡,有提前进场已经实现领跑的创维,也有借助品牌效应快速跟进的索尼,当然也有众多正在加速度过程中的N多品牌,它们投入越多的精力在OLED上,就会让液晶阵营多一些恐慌。OLED越来越激烈,最后的结果就是液晶或者激光越来越冷清。这在以往液晶、之争,CRT和之争中已经多次验证。
当OLED品牌聚集效应开始显现的时候,就是液晶阵营最大的风险,而这个现象,或许在未来一两年内就会出现。
上一篇文章:到2030年电动客车将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下一篇文章:2018至202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趋势分析
11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等。强调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是当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作为全体应急管理干部的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
为了充分发挥全国建筑幕墙门窗专业领域内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认证机构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工作领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门和窗技术委员会(ISO/TC162)相关联。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死亡人数约为110万人,在110万工伤死亡人数当中,有接近1/4的人是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没有实施正确操作而造成伤害死亡的。目前,我国每年因建筑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3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356人因工伤事故死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防相关设施已经随处可见了,它们的存在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危急关头确实要靠它救命。明明如此重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系统“火眼金睛”
中北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2区10号楼10层
电话:86-010-63727355
友情提醒:本网站及页面涉及项目仅供参考,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以降低投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不开放合作内容、产品合作、承包、检测、流程、详情等信息,详情请咨询该企业,以企业确认为准。您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是否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内容声明:本网站为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会员、用户或经营者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站或按照本网站“投诉删除”等途径联系删除。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2740954302@qq.com或联系QQ2740954302删除。